初中生一小时50元_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qq,全国高端空降服务二维码,附近一百元约

 
文明播报  联盟联播
文明聚焦  扬州好人
公告公示  讲文明树新风
资料下载   我们的节日
文明建设  主题活动
道德模范  文明风采
志愿服务  文明访谈
未成年人  图文简报
扬州文化  爱国主义教育
礼仪活动    县区动态
 首页 > 热点评论
珍爱地球,再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绿色蝶变”
  发表时间:2025-04-22   来源:扬州文明网   [打印] [关闭]

  清晨的内蒙古乌梁素海,碧波随风轻漾,芦苇荡中掠过一群红嘴鸥;甘肃玛曲,牦牛群踏过绿毯般的草甸,远处的黄河水蜿蜒东流;江西南部的丘陵间,层叠青绿中点缀着栈道与欢声笑语的游人……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,活动主题是“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连日来,人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大自然,细数中国生态文明的精彩蝶变。 

 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重要论述早已深入人心、生根发芽,长出参天大树,结出丰硕果实。俯瞰大江南北,大地变绿了,河水变清了,空气变清洁了,到处都是郁郁葱葱、鸟语花香,宛如一幅春意盎然、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。中国以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的深刻变革,从理念深化到制度创新,从科技赋能到全民参与,一场以“绿水青山”为底色的蝶变正在华夏大地上演。

  实现从“索取自然”到“和谐共生”的理念蝶变。曾几何时,“污水靠蒸发、垃圾靠风刮”,走“先污染、后治理”的老路注定行不通?!奥趟嗌骄褪墙鹕揭健崩砟钐岢?0年来,中国生态文明观完成了从“被动?;ぁ钡健爸鞫采钡目缭??!敖ㄉ枭拿?,关系人民福祉,关乎民族未来”“像保护眼睛一样?;ぷ匀缓蜕肪?,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”“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”…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革新了人们对?;ど肪车娜鲜?,指引着全国上下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美丽中国的热潮。

  实现科技与传统双重赋能的实践蝶变。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,科学赋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。自然资源部联合科研机构研发的“土壤污染靶向修复技术”已成功应用于长三角工业用地整治,使重金属污染地块恢复耕作功能;云南滇池通过“智慧水务系统”实现水质动态监测,水体透明度较十年前提升40%。与此同时,传统生态智慧焕发新生。福建宁德依托千年传承的“梯田保水法”,结合现代节水灌溉技术,使水稻产量与水土保持率同步提升;青海三江源地区牧民组建“生态管护队”,利用世代积累的放牧经验参与草场轮牧管理,实现牧民增收与草原生态恢复的双赢。这种 “高科技创新”与“传统智慧再生”并行的特色治理模式,为全球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范本。

  实现全民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的参与蝶变。过去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由各级政府部门唱“独角戏”,现在成为全民参与的“大合唱”。上海社区推广“阳台菜园计划”,20万家庭利用厨余堆肥种植蔬菜,每年减少垃圾量超千吨;深圳发起“无痕山林”徒步活动,参与者通过垃圾分类App累计清理山野垃圾30余吨;江苏省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开展观鸟大赛,吸引135名参赛者记录本土鸟类,推动公众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;山东省将“地球日”主题融入中小学课程,学生通过“生态银行”虚拟平台记录节水节电行为,兑换研学机会……变“高关注度、低参与度”为“高参与度、高认同度”,这种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力量的精彩蝶变,是中国绿色转型的强大内生动力和行动合力。

  “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不仅是一个纪念节点,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答卷。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,从技术创新到文化自觉,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以“共生”为内核的现代化道路。当每一个个体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,“珍爱地球”将不再是一句口号,定能再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绿色蝶变”!(一鸣/文)

责任编辑:韩 天露
 
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
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